扭扭凳北京2017

发布日期:2017-06-02
浏览次数:94
扭扭凳  (16)
在2017年四川仪陇与湖北恩施的留守儿童的建造营中,我们使用了精益管作为搭建结构材料。之后,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展的儿童工作坊中,我们继续探索了精益管的可能性。
精益管本身只能直线切割,但是其构件连接方式非常丰富。结合精益管的特点,我们联想到了Mooda凳的设计与制作方式——采用双曲面结构,切割旋转直线构件,以最简便的方式制作成具有一定承载力且优美实用的日用品。
结合凳子的人体工学高度和儿童可操作的重量/尺寸,以及平均每组工作坊仅有2-3个小时的时间,以及精益管本身的切割利用效率,我们将精益管裁切为1m长作为中部支撑结构,切割为0.5m长作为顶面和底面结构。所有管件均由精益管构件连接,可方便地重复拆装使用。对于顶面的设计,则以毛线编织为支撑面。

儿童工作坊:激发创造能量
作为城市公共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开放给儿童的建造工作坊,我们试图探索更多的未知:孩子们能否完全参与到设计与建造的整个过程中,不需要教师和家长们代劳?教师干预与孩子们自主创造的平衡点在哪里?创作与建造的过程是引导启发孩子们多学科联合思考的过程,能否由建筑师推而广之,成为教师与孩子们共同学习的基础课程?
带着对这些问题答案的探索,我们在工作坊中设立了基础规则:每个凳子以一组共计8根1m长的精益管作为中部支撑结构,两组各8根0.5m的精益管作为顶面和底面结构。孩子们可以完全自己动手建造,保证了完全的参与度与安全性,即使某些构件搭接不够紧密也不会影响整体结构稳定性。
在结构搭建完成后,毛线的编织給了孩子们更完全的创作自由。他们发展出了无数种缠绕方法,带来了极为丰富的肌理。钢管,毛线,这些常见的事物在建造中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功能,从而令孩子们有机会以新的视角认识它们。
公共艺术的儿童工作坊,目的并非是培养未来的艺术家/建筑师,而是以公共艺术作为认知真实世界的媒介,让孩子们完全参与到公共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中来,孩子们不仅是创作者,也是建造者,更会看到自己的作品成为人们乐于游憩的场所。通过真实的身体参与方式,孩子们的兴趣从电脑/手机/ipad围合的电子世界中重新被带回了真实的世界中。

Mooda凳
Mooda凳是在尼泊尔,印度和中国西藏等地区广泛使用的手工凳,通常由竹篾或细木条作为中间结构,以线绳缠绕顶面作为支撑面,制作迅速便捷,也十分耐用。在西藏的甜茶馆,经常可以看到Mooda凳被摞在角落供随时取用,也会看到很多货郎走街串巷叫卖。

双曲面结构
双曲面(Hyperboloid)属于一个数学上的曲面模型:直纹曲面(Ruled Surface)。直纹曲面的特点是曲面上每一点都有经过此点的一条直线,即用直线经过一定的位移和变换,获得一个曲面。
采用直角坐标 (x,y,z),双曲面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单叶双曲面),
(双叶双曲面)。
由于单叶双曲面是一种双重直纹曲面 (Ruled surface) ,它可以用直的钢梁建造。这样,会减少风的阻力,同时,也可以用最少的材料来维持结构的完整。

精益管
精益管,是一种在中国南部工厂非常常见的搭建系统,是20世纪下半叶流行的“精益制造”哲学发展而来。因着大工业制造时代的开始,精益管因其易用性与安全性被大量推广普及。精益管体系提供了十余种成熟的构件连接方式,不需要提前订制,并且价格低廉易于获得,容错性高,可组装为工厂中的工作台,推车,货架等。
除了负载外,精益管系统的设计不需要考虑太多的精确数据和结构规则。并且,它比普通建筑工程用的钢材更轻,更适合小型轻量构造物的搭建。

项目资料
建筑师:李豪(一本造建筑工作室)
主要材料:精益管,毛线
项目地点: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
摄影:一本造建筑工作室
设计时间: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