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花火计划
花火计划是由一本造工作室的建筑师团队发起的,一个非盈利的留守儿童建造与艺
术教育课程设计机构。
在发起花火计划之前,一本造已深耕乡村建设数年。
我们认为,乡村振兴不仅在于
基础设施的提升,更在于对年轻一代的培育;教育也许比某一村落规划/某一座建筑
设计更有长远意义。
基于开源的课程设计理念,花火计划以空间装置建造为切入点,针对留守儿童的心
理和教育现状,逐步开发并完善了一个全新的夏令营艺术教育体系,并设计了多项
适合8-14岁儿童的艺术启蒙教育课程。
自2017年发起,花火计划已持续运营三年,带领数百位留守儿童儿童完成了他们人
生中第一个建造课程。
花火计划工作目标
作为一个非盈利的儿童艺术教育课程设计机构,与个人或组织合作,实施并发展公益教育项目。
为拥有共同目标的的公益夏令营项目提供课程使用的指导或培训。
陆续对花火计划设计的课程开源,鼓励更广泛的公益实践参与进来。
提供课程项目设计的平台,便于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并提升课程设计。
拓展基于建造活动的艺术教育与科学科技,戏剧,音乐等更广泛专业的联系。
为慈善机构,公益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非盈利机构提供专业的艺术课程设计服务。
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
城市的飞速发展反衬了大量小山城内儿童教育的困境。这里稀缺的可耕作土地令当地人不得不远行打工维持生计。大量的孩子被留给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成为了“事实孤儿”。
然而,尽管这些孩子都被外界贴上了“事实孤儿”“留守儿童”的标签,其实他们之间有着大大的不同。
仪陇和恩施,代表了留守儿童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
在仪陇,孩子们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留守儿童,是非婚生子女。很多孩子第一次来夏令营的时候,连基本的生活卫生习惯都没有。志愿者要从洗脸、洗手一点一点教起。陪伴的长期缺失令这群孩子渴望关爱,却又对交往的界限模糊不清。一旦志愿者们表达出善意,他们会立刻向你索取手机,相机甚至未经允许翻包;一旦没有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他们又会立刻表现出习以为常的落寞。这种早熟很难不令人落泪。
而在恩施,情况则要好的多。虽然这里的孩子更小,平均年龄在12岁左右,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拥有比较完整的家庭,虽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不在身边,但是物质条件更为丰厚,得到了学校和家庭很好的照料。他们热情、活泼,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极度的渴求与敏锐的感受力。
第一个公益建造教育项目
给这些孩子做空间装置建造营,没有任何先例可循。
对于这些从心理状态到知识储备完全不同的孩子,花火计划试图探索更多的未知:
平均年龄不足12岁的孩子,能否独立完成一个“建筑”,或者说“空间装置作品”?
孩子们能否完全参与到建造的整个过程中,不需要教师和家长们代劳?
教师干预与孩子们自主创造的平衡点在哪里?
面对两群心理状况与学习基础完全不同的孩子,建造营要如何调整课程适应他们?
建造能否由建筑师推而广之,成为教师与孩子们共同学习的基础课程?
多维课程体系
由于“建造”这项活动天然的特性,花火计划令艺术教育不再限于“看”“摸”以及“画”“贴”为主导的手工课,
而是成为综合了身体,绘画,音乐,电影等大量艺术形式的多维课程体系。
在花火计划设计的夏令营中,每一个孩子都有充分的自由,或选择伙伴,或单独创作。
但是,建造活动天然的协作特征,令孩子由主动且充足的动机,以小组团队方式完成创作,而非由教师强求孩子分组合作。
相比完全单纯的艺术教育,花火计划的建造课程有着极为明确的完成目标,
每个孩子得到的任务都可以被拆解为清晰的步骤,且很难对完成度产生异议,孩子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十分显著;
但另一方面,明确的目标之下有着宽泛的创作空间,允许孩子们自由的表达。
传统艺术教育难以兼顾的“自由”和“完成度”在花火计划中得到充分的平衡。
情绪剧本
花火计划并非由一个个独立且互不相连的课程拼凑而成,而是有着完善的情绪“剧本”。
破冰,亲爱的,日记,嘉年华,24小时快闪艺术展。。。群体的包容和个体的关照同样重要。
艺术疗愈
艺术作为自我表达方式所具有的力量,在于它能在避免引起威胁的同时,带出扎根于自我深处的痛苦。
艺术给予儿童一处安全的过渡性空间,让自我得以去试验,直到获得整合和控制。
何为开源
开源,即open-source,最初是在软件开发中建立的开发模型,通过对程序设计在版权范围内的免费公共许可,允许任何人对源代码的改进,从而促进对软件更大范围的认可与更准确的修正。
“开源”的概念,构成了“花火计划”开源建造项目的理论基础。
花火计划是一个向日常空间参与者开放源代码的架构模型,让参与者成为平等的空间创造者。
参与者可以共同开发,不断重定义建筑的“代码”,从而无视预先设定的静态组合逻辑,根据他们的愿望重新组织空间/修正或替换空间构成元素。
它试图引导一个自下而上的建造体验过程,鼓励空间的日常参与者与空间的相互塑造,并根据参与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愿望,重新组织构造形式与空间形态。
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源公益建造项目,花火计划的全部建造项目均公布详细建造图纸,从而鼓励更为广泛的自发的公益建造行为。
何为建造
建造,是一种时空干预的手段,更是人类聚居的天然冲动。
进而,建造成为支配权利的手段,建造的产品——建筑或公共艺术,影响着公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与社会和空间环境的互动方式。
对“建造”这一传统行为的反思,是花火计划的实践驱动力。
花火计划试图赋予空间参与者成为空间共同创造者的权力,弱化建造与时间,变化和运动的对立关系,挑战其对时间,惯性和持久性的迷恋,尝试反思甚至推翻建造行为的权力者职业中固有的权力结构与精英想象。